- 2025年11月12日
- 星期三
前不久,乌克兰评级集团开展了一次全国调查,调查结果让人很意外。80%的人选择支持停战,82%的人认为通过谈判来结束冲突是可行的办法,59%的人支持停火并且做出一定妥协。更详细的数据显示,75%的人把欧洲和美国提供安全保障作为停火的前提条件,只有两成的人愿意直接和俄罗斯谈判,大多数人希望能有第三方来帮忙调解。至于那些“一定要全面收回顿巴斯和克里米亚”或者“必须让边界回到2022年2月23日”的强硬主张,支持率分别只有两成和一成左右。
时间回到8月末,李在明先去了日本,跟日本的石破茂一起,把“穿梭外交”和经安保对话的框架初步定了下来,算是给韩日之间搭了个新的沟通路子。接着,他马上又飞美国华盛顿,跟特朗普面对面聊了足足两个多小时。这一趟,他不光拿到了不少经贸和能源合作的承诺,还顶住了美国提的一些关于驻军、战略灵活性的要求,乍一看,这出访好像还真有点“满载而归”的意思。
对于赖清德的表现,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为何如此紧张,更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国际逻辑与台湾民众的真实态度。九三阅兵这个事件本应是彰显国家实力、维护国家尊严的时刻,各国媒体纷纷对此表示赞誉,称中国向世界传达了维护和平决心的信号。然而,赖清德却如同一只被踩到尾巴的猫,在社交媒体上喋喋不休,试图用矫饰的言辞掩盖危机——难道他真的认为,借助美国的力量就能逃避现实吗?
环球时报消息,近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美军对加勒比地区公海上一艘美方认定的“贩毒船只”开火,导致船上11名被美方称为“委内瑞拉毒贩”的人员死亡。虽然有人支持特朗普打击毒贩的做法,但英国《卫报》上的一篇文章却认为,特朗普的做法开启了一个“危险的先例”。
正在加载中...
已加载全部内容
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