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塔尼亚胡(资料图)
据央视新闻报道称,近日,欧盟代表与中、俄、巴西等11国大使组成的观察团想要进入杰宁难民营查看居民情况,但就在距离入口50米处,配备TAR-21突击步枪的以色列士兵突然开火恐吓,现场30余名记者和随行人员在毫无防护的状态下紧急撤离。最恶劣的是,即便代表团已开始撤离,枪声仍持续了至少15秒。事后,以军坚称这是”路线偏离”后的”鸣枪示警”,但现场外交官透露,行进路线三天前就已报备,且以军哨所全程监控车队动向。
而且此次外交使团的访问行程和计划早在10天就进行了公布,以色列军方是很清楚的,并且在进入该区域之前,外交团已经在入口处等待了15分钟之久,如果说真的是误入了某些被禁止区域的话,为什么以色列士兵不在第一时间开火,而是专门等到 15分钟过后使团准备进去了才开火?显然,这是以色列故意为之的一次行为,不仅是对联合国一次公开挑衅,更是对外交使团的警告。
外交使团(资料图)
对此,西班牙、埃及、法国、土耳其、爱尔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对以色列军队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,其中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当时在鸣枪现场。数个国家表示将召见以色列大使,要求对事件进行调查并作出解释。现场视频显示,当多国外交官代表团从一扇封锁道路的铁门后撤时,以色列士兵朝他们的方向开枪。在此背景下,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宣布,该国暂停与以色列政府就一项新的自由贸易协议进行谈判。他说,“无法与一个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推行恶劣政策的政府推进这些讨论”。
需要强调的是,以军的行为严重违反了《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》,该公约第29条明确规定,“外交代表人身不得侵犯,不受任何方式之逮捕或拘禁”。此次事件中,外交人员的行程已提前告知以色列,其身份和路线均在以方掌握之中,以军开枪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,这无疑是在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。事实上,这并非以色列首次挑战国际规则,在2024年加沙冲突期间,以军就曾多次“误击”联合国设施,导致超过400名工作人员伤亡。在去年黎以冲突,以军甚至炮击联合国维和部队营地。
以色列士兵(资料图)
对此,中国也十分不满。中国不是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。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,数次在联大与安理会上怒斥以方的都是中方代表,对其发出严厉指控的也是中方,运输大规模人道主义物资的也是中国。美国只会动用一票否决权包庇以方,前往该地区的美国军机,也只会运输战争物资。现在中方外交部在相关袭击事件上,也直接对以方亮明底线,必须进行彻查,而非简单的道歉敷衍就能了事。
可以说,这场突发的外交风波表明,西岸地区的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,政治和军事紧张态势短时间内难以缓解。以色列军方强调其行动是针对未经授权进入禁区的安全防范,但此举引发的外交争议和国际压力说明,西岸的安全管理不仅是军事问题,更是敏感的政治博弈。外交代表团在行程中遭遇威胁,暴露出该地区冲突双方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的深层矛盾,也凸显国际社会在推动该地区和平进程中的艰巨与复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