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

加仓港股!基金经理,真金白银“投票”!

  今年以来,市场呈现出A股与港股交替活跃的特征,上半年,港股新消费、科技和创新药板块表现突出,而下半年,A股创业板和科创板的科技板块接力走强,港股则进入震荡阶段。

天河马新闻

  今年以来,市场呈现出A股与港股交替活跃的特征,上半年,港股新消费、科技和创新药板块表现突出,而下半年,A股创业板和科创板的科技板块接力走强,港股则进入震荡阶段。

  近期,市场上关于行情或“高切低”重回港股的声音逐渐增多。券商中国记者发现,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三季度提高了港股仓位,用真金白银“投票”港股,尤其是加大了对港股AI应用、创新药的布局力度,阿里巴巴、中芯国际等港股获得了基金明显增持。

 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提高港股仓位

  比如,焦巍管理的银华富饶精选三年持有期混合,截至三季度末的港股仓位为39.66%,相比二季度末的11.38%提高了约28个百分点,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四只港股,其中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分别位列前两大重仓股。

  焦巍认为,在AI的基建浪潮初步完成后,应用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重大改变,现在已经可以观察到AI对电商入口、搜索引擎带来的新机遇和相关公司的重大布局。相较于硬件端的资本开支投入阶段性机会,这些在互联网时代占据流量入口的公司同样有很大可能在AI应用侧抢占到有利位置,从而出现诞生美国七巨头类似的机会。

  再比如,吴昊和金山管理的中信保诚新蓝筹,截至三季度末的港股仓位为26.66%,相比二季度末的4.87%提高了约22个百分点,前十大重仓股中有七只港股,分别为中银香港、中金公司、汇丰控股、国泰君安国际、渣打集团、香港交易所、众安在线。

  基金经理表示,三季度,在市场风险偏好修复并抬升的情况下,基金做了一定程度的配置结构调整,对于数字货币相关资产进行了一定的增持,主要包括一些香港本地/海外业务敞口较大的银行、券商类个股,以及在前三季度滞涨的计算机板块中的泛金融科技个股。

  此外,杨锐文管理的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A,港股仓位从二季度末的6.09%提升到了三季度末22.34%,提高了约16个百分点,前十大重仓股中新增了平安好医生一只港股;徐成管理的国富亚洲机会A,港股仓位从二季度末的16.47%提高到了三季度末的27.17%,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,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威胜控股、腾讯控股两只港股。

 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,2025年三季度,各类型港股基金的港股占基金净值比例平均为85.69%,较上季提高了0.03个百分点。从港股仓位分布可见,有近59%的基金将港股仓位置于90%以上的高位运行,该比例较上季提升4.38个百分点。

  青睐AI和创新药

  整体来看,国金证券研报显示,三季度港股基金重仓最多的板块依然为科技,但占比小幅回落至37%,消费板块以25.16%的比重蝉联第二,医药板块以15.52%的比重位居第三。

  从增减量来看,具有产业逻辑支撑的医药板块蝉联港股基金增持之首,环比增长3.09个百分点,其次为金融板块,环比增长0.58个百分点,而当季减持幅度相对明显的是第一大重仓科技板块,较上季下降1.95个百分点,部分原因在于三季度大热的算力方向涉及的港股科技股有限、部分资金切换至弹性更高的创新药板块。

  个股层面,三季度港股基金重仓市值占比前十大个股依次为阿里巴巴、腾讯控股、小米集团、美团、快手、中芯国际、网易、比亚迪、京东集团和信达生物,前五大个股名单与上季一致,但阿里巴巴上升一位居首、腾讯控股降为第二。

  AI仍然是港股投资热词,虽然阿里巴巴曾在二季度被基金减仓较多,但三季度,阿里云在AI驱动下收入动能与资本开支超预期,且管理层明确AI基础设施投入,带来预期与估值的系统性修复,基金仓位环比增持3.25个百分点,中芯国际获基金增持1.22个百分点,成为增配第二。

  相较而言,新能源车与新消费被边缘化,基金持仓市值占比降幅最明显的为小米集团,环比下降2.07个百分点,其所在的智能驾驶与通信设备链条出现需求回落;同时,理想汽车环比下降1.47个百分点。

  优质资产出现“港股溢价”趋势

  对于近期港股市场的回调,兴全沪港深基金基金经理陈聪认为,今年市场呈现出A股与港股交替活跃的特征,但这种现象并非资金在两地间的大幅切换,数据显示,下半年A股科技走强期间,港股资金并未明显流出。

  “真正的原因在于两地市场行业结构的差异。港股的核心行业集中于互联网与创新药等领域,其主要表现周期出现在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。而A股科技板块的上涨,则更多来自算力链、存储及新能源等硬科技产业,这些行业主要分布在国内。因此,A股与港股的此消彼长,本质上是行业周期的轮动。当两地市场的同类行业同时迎来利好或市场情绪回暖时,往往会出现同步上涨的局面,而非此涨彼跌。”

  大成基金的基金经理柏杨也表示,港股市场调整更多是短时间内投资者情绪变化带来的市场波动,近期多家外资机构调高科技股投资评级,意味着海外投资者对港股的乐观情绪在升温。

  他指出,去年外资投资港股主要是“买便宜”,看重其低估值优势;而今年更倾向于“买质量”。在高端制造、新能源、创新药、机器人等前沿领域,部分港股的中国龙头企业已进入或逼近全球“第一梯队”,与国际领先者同台竞争。因此,越来越多敏锐的国际投资者正对这些领域进行多点布局。

  陈聪认为,近年来,AH溢价(A股与港股间的价格差异)呈现出新的特征。过去,A股普遍高于港股的“溢价结构”几乎被视为市场常态,然而今年,部分备受关注的公司反而出现港股相对A股明显溢价的情况。导致这一反转的原因之一,是个别公司在港股的发行比例较低,供给有限而需求旺盛,但更深层的逻辑在于,随着市场环境与交易机制的变化,长期存在的“港股折价”规律正在被重新审视,市场或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修正:未来两地市场之间的价差有望进一步收敛,甚至在部分优质资产上出现“港股溢价”的趋势。

MACD金叉信号形成,这些股涨势不错!

责任编辑:杨赐

天河马新闻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evx.cn/50740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